水溶解物質的能力根據水的 pH 值不同有很大變化。原水中的碳酸鈣依據加酸量的不同,碳酸根會變成碳酸氫根或二氧化碳氣體。下列化學反應式就描述了碳酸鹽在水中的平衡。
Ca2+ + CO32- + H+ → Ca2+ + HCO3-
Ca2+ + HCO3- + H+ → Ca2+ + H2CO3 → Ca2+ + CO2 + H2O
根據以上平衡,調節pH值到酸性區域,可以起到防止碳酸鈣析出的作用,從而避免結垢。
是否生成碳酸鈣垢的表征指標可以用朗格利爾飽和指數(LSI)進行評價。
LSI = pH - pHs (TDS < 4000mg/L )
式中:pHs——水中的碳酸鈣飽和時的 pH 值;
pH——實際水溶液的濃水 pH 值。
在大多數反滲透系統中,濃水側的 pH 值會高于進水的 pH 值,因此在考慮 LSI 時務必要考慮濃水側的 pH 值。通常評判是否結垢的方法如下:
LSI ≤ 0 → 不結垢
LSI > 0 → 會結垢
用已知的經驗公式可以方便的算出 pHs 和 pH 值。
pHs = (9.3 + A + B) - (C + D)
pH = Log10【堿度/CO2】+ 6.3 (堿度以 CaCO3 計;CO2為濃度值)
式中:A = { Log10(TDS濃水 — 1)} / 10
B = -13.12 × Log10( t + 273.15 ) + 34.55 ,式中:t —— 水溫,℃
C = Log10(Ca2+濃水,以 CaCO3 計) — 0.4
D = Log10 (堿度濃水,以 CaCO3 計)
我們通過一個例子來說明以上的計算方法。
例:某個水源設定回收率為 70%,pH = 8.0 ,Ca2+:35 mg/L (以 CaCO3 計) ,堿度:140 mg/L(以 CaCO3計) ,TDS:500mg/L ,溫度:18℃。
解:濃縮倍率 = 100% ÷ (100% - Rec.) = 100% ÷ (100% - 70%) = 3.33
A = { Log10(500 × 3.33 — 1)} / 10 = 0.32
B = -13.12 × Log10( 18 + 273.15 ) + 34.55 = 2.22
C = Log10(35 × 3.33) — 0.4 = 1.67
D = Log10(140 × 3.33) = 2.67
pHs = (9.3 + 0.32 + 2.22) - (1.67 + 2.67) = 7.50
為了算出濃水中的 pH 值,需要知道原水中的 CO2 濃度,把第二個公式變換一下,可算出原水中的 CO2 的濃度。
〖CO2〗 = 140 ÷ 10^(8-6.3) = 2.79
濃水側的 pH 值可通過下式計算:
pH = Log10【(140 × 3.33) ÷ 2.79】+ 6.3 = 8.52
LSI = pH - pHs = 8.52 - 7.50 = 1.02
于是我們可以得到計算結果 LSI 等于 1.02。因為大于 0,因此該系統會發生結垢現象。
當原水中的含鹽量過高時,LSI 就不適用了,這時需要用戶 Stiff & Davis 指數(SDSI)進行評價。
SDSI = pH - pCa - pAlk - K ( TDS>4000 mg/L )
式中:pCa —— 鈣濃度的負對數值;
pAlk —— 堿濃度的負對數值;
K —— 系數,和水溫和離子強度有關。